作者:新一 近期,英国老牌报业大亨《金融时报》发布了一则视频报道,视频里言之凿凿地指出,中国无人机品牌大疆最近正在“强制公司高管进行军事训练”。 但经过网友辨认,那个所谓的“陆军军官学校”实则是4A级旅游景区黄埔军校纪念馆。敢情,人家是去搞团建而非什么“接受军事训练”。 这已经不是外媒第一次黑大疆了,更有甚者,就在几个月之前,某些激进的美国政客甚至针对大疆提名了一项名为《反对中国无人机法案》的提案,妄图将抵制大疆写进本国法律。 讽刺的是,由于大疆在美国的无可替代性,他们自己内部压根就通不过,于是这场闹剧只得作罢。 展开剩余93%● 人手一架大疆的美国大兵 由于“恨屋及乌”的缘故,很多对我们充满敌意的外国人同样也无比痛恨大疆这类中国品牌。而这个让他们爱到心底又恨得牙痒痒的品牌创始人,竟然是个“80后”。 恰如民间俗话之言:“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 正在当打之年的他,依旧奋斗在一线,引领无人机技术的革命,时刻准备着开辟航空领域的新时代。 PART.01 大疆的创始人名叫汪滔,1980年出生于一个殷实的高知家庭,父母十分注重对他的教育。 汪滔从很小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大约三年级的时候,他读到一本叫《动脑筋爷爷》的连环画,里面讲述了开着红色直升机探险的故事。从此之后,汪滔对航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把汪滔带上无人机道路的漫画 在汪滔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曾经有意识培养过他唱歌、跳舞之类的爱好,所有的努力最后都变成了徒劳。 看到儿子忽然爱上了航模,母亲不但没有制止,还十分大度地予以支持,要知道,即便是今天,那也是一项十分烧钱的爱好。 从此之后,只要每次去外地出差,母亲总是不会忘记给汪滔带各种各样的模型;汪滔16岁时,父亲更是托人从香港给他带来一架货真价实的遥控直升飞机作为礼物。 在汪滔的想象中,一架真正的遥控直升机应该像一只精灵,可以随时悬停在空中保持不动,操控者想让它去哪里就去到哪里。 可这架售价不菲的遥控直升机却远远做不到,他显得十分失望。 大学的时候,汪滔进入华东师范大学读书,他选了感兴趣的电子系。 但在大学待了3年,汪滔几乎没有接触到与无人机相关的知识,于是他毅然选择了退学。 ● 学生时代的汪滔 起初父母非常不同意他的做法,他们建议汪滔,哪怕再“浪费”一年,先从大学顺利毕业,等研究生阶段再去追寻梦想,但父母最终没能拗得过儿子。 从华东师范大学退学之后,汪滔陆续向麻省理工等美国著名高校发出申请,但他的成绩其实称不上出类拔萃,因而遭到了无情的拒绝。 好在,香港科技大学最终接纳了他。 汪滔在那里如鱼得水,他连续两年报名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 ●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决赛场景 比赛过程中,他主导开发了一套“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日后成了大疆成功的基石。 因为出色的表现,汪滔获得香港地区比赛的冠军。 ● 汪滔在大学生机器人大赛露面 大学临近毕业时,汪滔从学校申请了1.8万港元,设计出了一套直升机空中悬停系统。 想要让直升机稳稳当当停留在空中,需要考虑地面、风向、气温等因素,条件是十分苛刻的。 果然,在最后的演示阶段,汪滔毫无意外地“炸机”了。 这一次失败的毕业设计让他只得到了C的评价,这也就意味着,汪滔不仅因此错失了去欧洲名校留学的机会,很可能都毕不了业。 万幸有个叫李泽湘的教授却非常看好汪滔的研究,在他的引荐之下,汪滔得以在香港科技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 ● 汪滔(左)和李泽湘(右) 经过几年的大学时光,汪滔渐渐认清了一个事实:他的事业绝不是学出来的,而是要依靠自己创造而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研究生阶段,他在宿舍里制造出了无人机的原型。 ● 研究生阶段的汪滔 时间来到2006年,这年汪滔带着两个同学回到了深圳,在舅舅提供的一间20多平米的库房里,创立了日后名震天下的大疆。 PART.02 2006年是大疆成立的年份,那一年亦是汪滔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刚开始时,汪滔其实不差钱,他从家里要了20万元现金,此后,又陆陆续续谈下了几笔“大生意”。 比如,将自己“手搓”的无人机以高价卖给高校以及一些大型企业。 但他们一款单品售价动辄十几万,这注定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价格。 ● 据说大疆卖出第一台产品的地方,是这个叫作“我爱模型”的论坛 换言之,大疆最开始的商业模式其实是十分畸形的,作为创始人的汪滔也根本看不到任何发展前景。 除了“外忧”,大疆还在经历着各种“内患”。 由于汪滔天生性格独断,言辞也比较犀利,别人很难与他沟通,两个创业伙伴前后脚地离开了他。 成为光杆司令的汪滔,又马不停蹄招来三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 三个成员中年龄最小的,当时还只是个大四的学生。 但汪滔显然不会因为对方资历浅就对他们降低要求,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几人根本没有上下班的概念,动辄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汪滔则喜欢晚上工作,经常晚上十一二点开始工作,一直干到天亮为止。 ● 大疆早期的四名核心成员,右一为汪滔 这下,那三个员工就比较郁闷了。因为但凡遇到一点问题或者有了灵感,汪滔会立刻跟他们打电话讨论,他从来不会管几点,更不考虑人家忙碌了一天刚开始休息。 汪滔的电话铃声总是催命似地击打三个年轻人的耳膜,让他们不胜其烦。为了阻止老板打来电话,其中一个聪明的员工,一下班就把电话扔进一个铁盒子里,这样,汪滔再打来电话就不是没人接听,而是无法接通。 汪滔和员工沟通交流的方式,总是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刻薄的乔布斯,实际上,他在工作的时候,也和乔布斯一样信奉完美主义。 即便是组装一个小小的螺丝,要用几个手指头去拧、拧几丝达到怎样的松紧程度,汪滔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 ● 汪滔正在检查无人机 一架无人机上几百颗的螺丝钉,就是这样被他们一颗一颗小心翼翼拧上去的。 虽然对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但无人机高昂的售价也的确让人望而却步,公司渐渐没有了生意。2006年年底是大疆最艰难的时刻,公司账上只有两万元现金,眼瞅着就要倒闭了。 关键时刻,汪滔父亲的朋友伸出了援助之手。 这个叫陆地的人慷慨解囊,投资了50万元钱——这也是大疆历史上唯一一次外部资金,帮助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但陆地的到来无形中稀释了另外三个年轻人的股份,加之对公司方向上的分歧,三人陆续离开,四人的核心创业团队就此分崩离析。 但就好比“同样的招式无法对一个圣斗士使用两次”,当 (再面临缺人)的困境时,他已经开始学会了如何游刃有余。 汪滔向自己老师李泽湘寻求帮助,李泽湘当时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教授,他动员自己带的毕业生踊跃加入大疆。除此之外,还“顺便”和朋友提供给汪滔100万元的现金支持。 ● 汪滔与李泽湘教授 老师的帮助使得汪滔绝处逢生,不久之后,他还发现了赚钱的门路。汪滔通过逛各类论坛发现,航模爱好者对无人机的零配件需求十分旺盛,于是,公司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将产品的配件拆开分别兜售。 这一方式虽然听着low,但最终为大疆带来了强劲的现金流,以至于汪滔从此之后可以不用操心资金问题。 PART.03 翻看大疆官网的“公司发展轴”我们就能发现,大疆成立的五六年之内,可谓相当沉寂,除了发布了几个能给公司赚取利润的飞控部件,他们没有发布任何一款无人机整机产品。 在最初的几年里,汪滔一门心思地搞定“智能飞行控制系统”——这套系统既实现了他从小以来的夙愿,更现实的是,建立起了大疆独有的技术壁垒。 ● 为了测试飞控部件,汪滔(右二)和李泽湘教授(右一)以及团队成员登上珠穆朗玛峰 2010年,来自于法国巴黎的Parrot公司率先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台消费级无人机产品,该公司的技术实力不可谓不强,后来,Parrot旗下的无人机产品不但出现在大名鼎鼎的苹果产品发布会上,苹果还主动要求将它的一些产品收录进自家的官方商店进行销售。 ● Parrot的产品出现在苹果发布会上 当看到友商陆续发布产品之后,大疆内部开始不得不做出选择:是继续兜售配件,还是发布自己的整机产品? 诚如汪滔后来回忆所说:“我们发布首款产品的初衷是为了防止竞争对手发起价格战争。” 某种程度上,大疆是被对手“拉下水”的,但由于它在专业领域里深耕细作,加之汪滔本人极其重视工业美学,其第一款无人机产品“精灵”的发布,无论是产品还是技术实力,都远比竞争对手称得上成熟。 ● 大疆第一款无人机产品“精灵”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疆还在不断加大与对手之间的差距。汪滔有过一个非常形象的对比: “大疆是把一种性能非常高的专业级产品做到了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价位上,而竞争对手更多是从玩具的角度出发,给飞行玩具加了一个摄像机。” 实际情况也正是这样,Parrot等公司不断发布更便携、更亲民、更好玩,同时又昂贵无比的产品;大疆的策略则是追求更强的性能、更长的续航,以及更高清的拍摄。 普通人对“无人机”这类产品原本就束之高阁,专业玩家则压根看不上Parrot等公司生产的“玩具”。 ● 深受美国人民喜爱的大疆无人机 总之,综合各种各样的原因, 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占比越来越小,大疆则一路高唱凯歌,渐渐成为行业内当之无愧的王者。 据统计,大疆无人机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在技术上,拥有超过4600项专利,并掌控了无人机的产品定义权和产业链绝对话语权。 国内大多数人开始听说过“无人机”这个物种,应该归功于2015年初摇滚歌手汪峰向章子怡求婚时使用到的一台“大疆精灵二”系列无人机。 以此事件为标志,大疆正式“飞入”寻常百姓家,基本实现由专业玩家向普通大众的反包围。 ● 2015年汪峰用“大疆精灵二”载着钻戒向章子怡求婚 令人唏嘘的是,在2019年的时候,经营不善的Parrot公司被美国军方选中,从而赢得为北约各国制造军用无人机的机会,这家公司得以存活下去;始终面向民用方向、坚持永远不涉及军用的中国品牌大疆,却因为卖得好,一次次受到美国方面的种种诋毁和刁难。 从2016年开始,美国便从市场、专利、软件等各方面对大疆实施限制,至今已有8年。 美国有个叫GoPro的知名运动相机品牌,大疆在准备发布带有摄像功能的无人机之前,原本是想跟它谈合作,GoPro却狮子大开口,张口就要走整个机器三分之二的利润。 被逼急了的汪滔最终从中国本土供应商中找到同等质量的摄像头模组,自己研发相机 (另一种说法是,相机研发一直在汪滔的计划当中),华丽丽地踢开了GoPro。 更讽刺的是,GoPro后来也有样学样推出了一款叫Karma的无人机。Karma在佛教中有因果报应的意思,果然,GoPro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价。 因为那款无人机在设计上存在缺陷,质量不达标,Karma在市场表现十分惨淡,如今早已停售。 行业的竞争对手曾经反复拆解过大疆的各个机器,越拆解他们越感觉绝望,一架产自中国的大疆无人机的成品中,成本超过10美元的零部件只有电池和摄像头,且80%的零件都是通用配件。 一家来自日本的无人机制造商很无奈地说道: “我们制造一台具有相同功能的产品,仅仅是材料方面的成本,就是大疆的两倍。” ● 在巴黎圣母院救火行动中,大疆无人机飞越巴黎圣母院,获得了控制火势的必要数据,受到巴黎消防部门大赞 因为产品完成度高,国际上的媒体与各大投资机构对大疆不吝赞美之词。 全球知名的红杉资本曾说:“大疆无人机精致得就像一个飞行着的苹果电脑。” 《华尔街日报》则评价大疆 :“它先进得不像一个中国企业,这是一家全世界都在追赶的中国公司。” 这个评论听着挺刺耳的,难道中国企业就不能先进吗? ● 大疆出现在美剧《权力的游戏》的拍摄现场 如果说,当初的汪滔依靠永不言弃的坚持、科研的精神以及饱满的热情创造了大疆,那么,伟大的中国制造成就了今天的大疆。 假设当年的汪滔去到麻省理工,或者顺利进入欧洲名校攻读研究生,他想必也会在欧美创业,那么,大疆还能够成为今天的大疆吗? 汪滔曾说,深圳给大疆提供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全球最好的产业链分工在深圳,全球最优秀的工程师在深圳。汪滔的潜台词很明显,深圳成就了大疆。 ● 位于深圳的大疆总部 汪滔是个很低调神秘的人,戴着圆框眼镜,留着山羊胡子,给人儒雅的感觉,但他的办公室门上写着“只带脑子”“不带情绪”两行字,可见,他依旧不改言辞激烈的本性,永远容不得半点玻璃心。 迄今为止,他每周的工作时间依旧超过80个小时,如今大疆已经坐拥4000名员工,他还是那样一丝不苟地玩命工作。 大疆的slogon是“未来无所不能”,汪滔在用今天的努力奋斗去实现明天的无所不能。 参考资料 [1]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丨汪滔:大疆无疆 [2] 商界明星丨汪滔贴地飞行 [3] 中国经营报丨“无人机之王”大疆的另类崛起 [4] 左林右狸丨无人机江湖和汪滔的前半生炒股配资开户 发布于:北京市 |